在护理职称考试体系中,“中医”内容的设置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焦点。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及考试大纲,中医相关内容在不同层级护师考试中的分布呈现“模块化融入+独立科目并存”的特点,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:
初级护师考试设置四门科目:《基础知识》《相关专业知识》《专业知识》《专业实践能力》。其中,“中医”内容主要体现在《相关专业知识》科目中。根据官方解析,该科目涵盖内科(35%)、外科(35%)、妇产科(15%)、儿科(15%)的临床护理知识,而中医护理技术(如针灸、拔罐、中药熏洗)及中医辨证护理原则(如阴阳平衡、脏腑调理)会以“模块化”形式融入上述亚专科内容中。例如,在儿科护理部分,可能涉及小儿推拿、中药灌肠等中医操作;在外科护理中,可能包含中医疮疡护理、骨伤康复等知识点。该科目总分100分,题型以A1/A2型题为主(占70%),辅以病例分析题(A3/A4型,占30%),中医相关题目分值约10-15分。
主管护师考试分为六个亚专业(护理学、内科护理学、外科护理学、妇产科护理学、儿科护理学、社区护理学),每个亚专业均设置四门科目。其中,中医护理内容在“相关专业知识”科目中占10分,且在“专业知识”科目中根据亚专业特性深化。例如,选择“护理学”亚专业的考生,需掌握中医基础理论(如阴阳五行、经络腧穴)、中医护理操作(如艾灸、耳穴压豆)及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;而“社区护理学”亚专业则可能侧重中医养生保健、慢性病中医管理等内容。此外,2025年政策明确“中医护理并入护理学专业”,要求所有护理学专业考试增加中医内容,体现“西医为主,中医为辅”的整合趋势。
针对专门从事中医护理的考生,中医护师资格考试作为独立科目,同样设置四门科目:《基础知识》《相关专业知识》《专业知识》《专业实践能力》。考试内容聚焦中医基础理论(如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核心思想)、中医护理技术(如刮痧、穴位按摩)、中药护理(如中药配伍禁忌、煎服方法)及中医临床护理案例(如中风后遗症康复、糖尿病中医管理)。每个科目100题,满分100分,60分合格,成绩两年滚动有效。例如,《专业实践能力》科目会考察中医护理操作规范(如无菌拔罐流程)、中医急救技术(如针灸止喘)及中医护理文书书写标准。
结语
护师考试中的“中医”内容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与西医护理知识深度融合,形成“西医为主,中医为辅”的复合型考核体系。考生需明确自身报考层级(初级/主管/中医护师),精准定位中医内容的考试科目及分值分布,结合政策动态调整复习策略,方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。